t_82973.jpg

  從2011年開始,導演傅榆拿起攝影機記錄兩名熱衷投入社運的年輕人,到了2014年,其中一人衝進了立法院佔領主席台,另一人則在選舉學生會長時引起了巨大的風波。這兩個人,就是陳為廷以及參與台灣社運的陸生蔡博藝。

  太陽花學運固然是片中重要的事件,但不是整部片的重心,相對地,導演選擇將影片聚焦在陳與蔡兩個個體身上,此時,從大學到出社會的種種事件便只是紀錄這兩個人的載體。

  其中蔡博藝的身份特殊,馬上就吸引了我的注意,也令我意識到,即便政府之間是對立的,底下的人民也不無和解的可能。然而,318學運之所以能夠引起那麼大的反響,很大的部分也是因為民族主義的激情,當下她的身份必定更加尷尬;在參選淡江大學學生會長時,也引起了很大的爭議。在這些事件中,蔡博藝以及旁觀的導演,兩人的想法就很值得一看。

  陳為廷在318學運時幾乎被推上了神壇,但是他終究還是人,當時無論是他還是導演,其實都意識到了組織中心的問題,在反對政府的同時,卻同時又重複著跟政府一樣的行為。而在學運之後,最大的轉捩點便是他的性醜聞。我不認為導演有意要使觀眾原諒,但是她除了旁觀之外也向前跨了一步,試圖去了解當事人的想法。(當然,有沒有真正理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。)

  318到現在已經隔了5年,導演的生命也因為拍攝這部片而有所影響,從旁觀、紀錄,一直到最後她意識到自己實際上也是運動的參與者,甚至在這麼多年之後仍然感到悲傷。但陳為廷與蔡博藝畢竟是兩個活生生的人,不是劇本底下的角色,無論是導演或是觀眾,其實都不需要因為故事的走向不如預期,人物偏離了期待而感到遺憾,而他們人生的故事,也仍在持續進行中。

(4.12上映)

 


 

  好一陣子沒有看過紀錄片了,老實說在觀看之前,我抱持著既期待又害怕受傷害的心情。因為過去不少與社運相關的影片(無論是紀錄片或是劇情片),到最後都流於激情、憤怒,看完會空虛;但是《我們的青春,在台灣》表現得比我想像中得好,收尾也不錯,十分推薦大家進戲院去支持一下台灣的紀錄片。

arrow
arrow

    半夜不睡看電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