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jpg

  36年未曾公開的最後遺作,終於在導演加藤泰100歲冥誕時修復上映,讓世人看見他對完美近乎苛刻的追求與實現,將紀錄片昇華為極致的藝術創作,一場嶄新的電影實驗,紀錄風格古樸純粹的鼓藝團體「鬼太鼓座」,前衛與傳統激盪出的火花令人讚嘆。

  也令人好奇,是什麼原因,讓過去拍攝任俠片的加藤泰,在認知到自己不久於世時,選擇前往海上的佐渡島,拍攝一部,不為觀眾,而是為了自己所創作,將此生對電影的熱愛,灌注成一部高度藝術化、實驗性、非主流,甚至沒有實質劇情的電影,記錄一群遠離塵囂的年輕人,在島上鍛鍊、修行的過程?

6aRr7TnHKLiapWzcGvU89Yum2aIILd.jpg

  本片的核心「鬼太鼓座」所體現的精神令人敬佩,嘆為觀止。不顧他人反對,將自己放逐到佐渡島的團員們,過著近乎修行的生活,秉持著「立地而奔、立地而鼓、立地而舞」的精神,日日奔跑於海灘、馬路、高山雪地,以彷彿作為生命中的最後一下心跳的態度對待每一次擊鼓,用古樸的歌舞稱頌自然,將肉體、心靈與天地合一,頗有「浴乎沂,風乎舞雩,詠而歸」之古風。無論練習、演出,都全神貫注於每一個動作,用盡全身的力氣演奏每一個短暫的音符,顫慄的肌肉、噴發的汗水、強力的呼喊、專注的眼神,肉體與樂器間最原始的相互撞擊,舉手投足間展現的「匠心」與音樂帶有的蒼勁,都是震撼二字不足以形容的。

  然而,即使鬼太鼓座再厲害,成員終究是普通人,片中雖然對外人的異樣眼光以及親友的反對並無太多著墨,但是看到他們的出生背景,其實也能略知一二。捨棄都市文明、物質慾望,放棄學業、工作、結婚,不走平常人的道路,甚至得冒著一旦失敗就窮途末路的風險,島上一待就是十年,如此「離經叛道」,想必做出此番決定,加入鬼太鼓座,需要極大的勇氣與決心,以及支持理想的毅力——這也毫無疑問地充斥在全片中,日夜不停地鍛鍊,鼓藝、器樂、能劇、舞蹈樣樣精通,就連道具、服裝,也是學習傳統技藝自行製作,絕不懈怠,全神貫注,從一而終。

37568731_1930772240377444_3702570492746530816_o.jpg

原始、神秘、野性、自然,幾近天人合一境界的絕佳表演

  再來,相信觀看本片時,不難注意到的就是其精準到近乎偏執的畫面構圖,搭配由設計師跨入藝術領域的「日本安迪沃荷」橫尾忠則所操刀的美術設計,讓每一幕都完美到有如電影海報——但是持續變動、不曾停歇,加上極為優秀的攝影,令人驚豔的運鏡以及讓人意想不到的安排角度——一想到這是一部紀錄片,就更令人嘆為觀止。而片中不停出現的的蒙太奇剪接,更是敘事性極強,彷彿立體派的作畫手法,帶觀眾同時從多重面向觀看鬼太鼓座、了解團體成員,就算台詞極少,也完全不妨礙理解,素材也選用得當,看似毫無關聯的片段其實環環相扣,比起單一畫面持續播放,反而更能深入了解鬼太鼓座的核心價值,同時不讓人暈頭轉向。

ysK6Np2iO6Ton6mmLx5F3ui1hhl8r4.jpg

完美的構圖加上普普藝術家橫尾忠則的美術指導,讓片中每一幕都美到彷彿電影海報

 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則是來自日本激浪派實驗音樂家一柳慧的配樂。光是將古樸的傳統音樂配上旋律詭譎的電子樂就已經相當大膽,片中甚至有許多片段是在鬼太鼓座的演奏上直接「覆蓋」,我從未看過以音樂為主題的紀錄片,配樂「斗膽」這麼做。(頂多在淡出時銜接配樂)然而此舉卻並未產生破壞,反而出現有趣的結果:「覆蓋」前,觀眾會專注在鬼太鼓座帶有野性力量的音樂表演上,「覆蓋」後,則會漸漸轉移目光到演奏者本身的情緒,並讓畫面增添更多情感,效果出奇得好。似乎就連音樂,也能呼應導演的處理手法,帶出鬼太鼓座的多重面向。

  整體而言,無論在畫面、剪接、攝影、音樂、內涵、精神等層面皆相當出色,具有實驗精神,觀看時不但會因鬼太鼓座所呈現出的力與美血脈賁張,片中亦有優雅、綿長的美麗片段,絕對值得一看、甚至二刷、三刷,我認為此片將會成為經典,名留青史。

 


 

私心評分:

畫面:10

音樂:10

配樂:8.5

創作手法:9.5

內容深度:8.5

震撼程度:10

力與美:10

整體:9.4

 

閒聊:
聽說本片的票房目前不太好,實在很可惜……或許是因為創作題材與手法不那麼大眾的緣故?我覺得只要願意欣賞,絕對可以從中感覺到力與美的震撼。在塔樓阿七的擊鼓片段,我甚至全程起雞皮疙瘩直到打擊完畢,美到令人害怕的程度。

arrow
arrow

    半夜不睡看電影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